除了《兰亭序》 成博“汉字中国”大展里还有这些宝藏 每日速读

锦观新闻   2023-06-22 21:58:20

端午首日,成都博物馆正式开启了延时开馆和增加讲解场次等便利服务,许多市民游客也利用假期时间,来到成博参观“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这场重磅特展,在汉字中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展览开幕后,记者在多次探访中看到,许多观众为了看一眼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临王羲之《兰亭序》真迹而排起长队。但实际上,在这场成博建馆以来规格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展览中, 云集了220件文物,其中有一级文物70件 。为此,成都博物馆诚挚“呼吁”——展览现场还有许多无须长时间排队也值得驻足欣赏的宝贝,观众可以分一些注意力给它们。


(资料图片)

在“刻符龟甲”中追根溯源

来到汉字大展,必然要追溯汉字的源头。那么,便不得不提到这枚距今约8000年的刻符龟甲。它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而贾湖遗址是裴李岗文化早期典型遗址,遗址内共发现十七例刻画符号,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刻画符号,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

据介绍,贾湖契刻与比它晚4-5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是书写工具相同,皆以利器将符号刻在龟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而贾湖契刻也与占卜相关;三是某些符号蕴含着契刻者的某种意图,或记录了特定的事项。该龟甲上的刻符,与甲骨文中的“目”字极为相似。

一级中的一级“小臣缶方鼎”

在展览中的70件一级文物里,还有许多 国宝级文物 ——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称为“国宝”。这尊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小臣缶方鼎”就是其中之一。小臣缶方鼎是一件商代晚期的祭祀用具。鼎属于深腹宽壁细柱足式,其口上有立耳,深腹,口沿下饰有夔纹带,腹部饰有饕餮纹,侧面有倒夔纹,足上部饰有云纹,下部为垂叶纹,造型尽显大气、雄伟和厚重。

禁止出镜的“史墙盘”

还有一些“国宝”,因为太过珍贵,被 禁止出国(境)展览 。在此次汉字大展中,这件陕西宝鸡扶风县出土的“史墙盘”,就曾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之中。这件墙盘造型巨大,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底部铸有铭文284字。据介绍,墙盘所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的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的内容则并不曾见于已知的文献,填补了西周国史微子家族的一段空白,属于重要的历史资料。

赵孟頫《急就章册》

在这次的展览中,除了临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有一幅赵孟頫的真迹《急就章册》重磅亮相。在其中,我们能看到赵孟頫草书的古典气韵。据了解,《急就章册》原藏于上海博物馆,也是 国家一级文物 。这一临本用笔精到、结体缜密、沉稳峻淳、开合有度,具赵孟頫章草古质之风,亦可见其用功之深。章草从秦代草隶中演化而来,赵孟頫此章草与汉简中章草的笔法有所不同,显然是具有创意的。

宋徽宗亲笔“方丘勅卷”

除了大书法家赵孟頫,展览里还有许多名家真迹,展现着不同时期文人墨客的绝代风采。比如这件“赵佶行书方丘勅卷”,就展现出宋徽宗行书的器宇轩昂、潇洒风骨。据了解,此卷为 国家一级文物 。相比于大家所熟知的“瘦金体”楷书,宋徽宗行书草书极为罕见,此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书法名家尽显文人风采

▲ 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册》 宋(960-1279年) 上海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来自上海博物馆的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册”、黄庭坚楷书“狄梁公碑册”等珍贵文物,也在“汉字中国”中展出,让家喻户晓的“唐宋八大家”的书法之美,在展览中通过不同文物得以呈现。同时,还有周天球所书《行书陋室铭轴》,用古雅工丽、余韵悠长的书风,传扬着诗人刘禹锡洁身自好、荣辱不惊的隐逸品格。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以果敢苍劲的运笔、恣意纵横的书势挥毫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在这个大展中,看的不仅是文物与书法之美,从浑厚沉婉、方正挺拔的尺牍文书中,观众们更能够读到历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天下的精神脊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实习记者 王茹懿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猜你喜欢

[ 最近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