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南北转型,是振兴上海老工业基地、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战略之举。对宝山而言,区域转型意味着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布局,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好开发时序。今天(16日),宝山区2023年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160亿元的36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涵盖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其中,总投资约15亿元的半岛1919时尚科技产业园启动,标志着26平方公里的吴淞创新城进入规划、开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快车道。
(资料图片)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指出,宝山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围绕“主阵地、主城区、样板区”战略定位上,宝山将充分发挥宝山综合优势和比较优势,坚定不移推进转型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定信心,提升高质量发展战斗力,打好“大学牌”,深化校企合作。二是坚强决心,放大主力军优势引领力。打好“大企业牌”,加强产业生态建设。三是坚守恒心,拓展多维度区域供给力。
在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看来,宝山要抓住科技创新引领区域转型的突破点,以科技硬实力打造“北转型”核心引擎。深化国资国企合作新机遇,坚持破立并举,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筑牢经济发展基石。
活动现场,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奕奕为14家区级特色产业园区授牌,各方联手加速推动建设科技创新集群。区投促办与识局控股、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共同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宝山区全球招商朋友圈再“扩容”。
打造“时尚+科技”产业高地
坐落于吴淞江北岸的半岛1919时尚科技产业园,是从原上棉八厂改建而来。
在纺织鼎盛时期,上棉八厂拥有员工上万人,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纺织厂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传统纺织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为收获长远收益,各方决定保留厂区,改建文创园。由于改造面积较大,园区被一分为二,首期启动项目重点放在西区。运营多年,园区逐步集聚了以红坊艺术设计中心为代表的艺术家驻地工作室。
此次启动的东区定位于“时尚+科技”产业高地,主要建设科研总部办公、标准办公、生活配套等多功能科创综合园区,将集时尚产业创投服务、纺织新材料研发、智慧供应链科技、时尚消费新科技等四大功能于一体。
该园区由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星海时尚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上海吾灵创意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将充分发挥产业、资源和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打造城市建设的新典范。”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表示。
根据规划,该园区将集独栋办公、沿街商业和人才公寓于一体,实现产业资源挖掘、公众资源优化、滨水空间营造的多目标融合。建成后,园区白领下楼便可邂逅绿地花园,并沿着新增的南北公共通道一路直连滨水空间。
包容多变、纵横交错的空间,重塑着生产、生活、生态的尺度,也将激荡出园区的满满创新活力。
依托龙头企业做强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中,不少身处其间的企业还面临一个共性困扰——单点技术往往无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裉节难题,而整合资源又耗时费力,仅凭一家之力难以实现。
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2023年度全面创新改革揭榜任务书,宝山区正探索“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机制”。其中,针对集聚度较高的产业,将重点抓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强强联合、以“大”带“小”等创新生态。譬如,依托宝武集团强大的资源链接能力、核心技术攻关的带头作用等,推动打造以宝武为龙头的金属新材料创新联合体。
在此背景下,今年第二季度集中签约的重大项目靶向更为清晰。此次签约项目中,一方面引入宝钢工程总部等重点项目,另一方面引入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项目、高端数控机床项目、特种新型材料项目等,持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制度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区域转型,离不开制度创新。唯有加强统筹推进、形成工作合力,深化央地合作对接,健全市区协调机制,才能以制度创新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宝山转型发展再加速、再提升。此次签约项目中,吴淞煤气厂主厂区转型项目、特钢区域01-03转型项目等均为央地合作的典型案例。
以拟建设一栋超高层办公楼的特钢区域01-03转型项目为例,宝山区发改委专门安排窗口专人负责投资备案指导,鼓励项目单位实行信用承诺制。在办理土地手续时,提前容缺受理企业的投资立项和报批报建等手续,大幅压减审批时间,确保在一天内完成项目备案、报建,并取得地块边界确认单,成功实现“只跑一次”。
高效的审批服务,为吴淞创新城转型发展提速赋能,但制度创新不止于此。
筹建于1938年的吴淞煤气厂,曾为全市煤气生产、输配、供应作出巨大贡献。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加快,这座厂房已全面停产,面临功能转型。由于其坐落于全市最大的工业遗存风貌保护街坊内,因此制度设计需平衡好风貌保护、更新利用和转型发展。
经多方调研、座谈后,老厂区的新模样渐渐出炉。根据规划,吴淞煤气厂的主厂区将聚焦新能源产业,引入新能源企业研发,搭建研发实验室,导入新型研究院,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能源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