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头条」链接“医+药” 健康险寻求突围

经济观察报   2023-06-22 09:57:2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6月20日,一款名为“好医保·长期医疗(0免赔)”的百万医疗险在深圳正式上线,这是国内首款6年保证续保的0免赔产品。“医疗险真的太卷了,就在前段时间刚有0免赔产品出现,这么快就有了6年可续保的产品。”在线上观看了产品发布直播的保险代理人李雨在社交平台上感慨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此刻,李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客户大量的增额终身寿咨询上。

如果说理财新产品带动的保险行业增速回暖是一半火焰的话,几乎没有增长的健康险则是另一半清冷的海水。

昔日被寄厚望健康险正困在缓慢的增长周期里。数据的佐证是,今年一季度人身险原保费实现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而健康险仅占2385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

时间线回到2020年,彼时《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刚刚发布,健康险被寄予了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厚望。而在这之前,健康险经历了10年间从677亿到8173亿的12倍迅速增长。

突破万亿前的临门一脚突遇失速,这显然是从业者不曾预料的。究其原因,行业下行大周期有之,理财市场需求量大增、件均保费较低的惠民保产品遍地开花有之,但究其内因,或许增长瓶颈更多的是来自市场供需错配以及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

健康险公司正在不断尝试突围,一方面深耕既有赛道,在保障范围和客户需求的匹配度上推陈出新,另一方面积极拥抱医疗健康产业。此外,一个利好的消息是,今年下半年个人税优型健康险或将有新政策落地。

如此,试图向医外延、拥抱药企,在慢增长中频迭代的健康险能否借税优新机遇实现突围?

慢增长中频迭代

无论是惠民保、百万医疗还是重疾险,商业健康险已经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健康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产品。

在保险市场上,更为常见的还是重疾险、百万医疗险以及近两年遍地开花快速发展的惠民保(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险)类产品,前两者占比在95%以上,件均保费较低、且介于商业和政府主导之间的惠民保则是在2022年底实现了大概320亿元的总保费,占比3.6%。

由于增额终身寿等理财型产品需求旺盛,保险代理人销售积极性高,以及国际再保险对重疾险提供再保谨慎等原因,目前,险企开发的健康险产品中,医疗险数量较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产品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在售健康险产品共有6112款(不含税优产品),其中疾病保险2673款(较2021年有所上升),医疗保险3253款。

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其更新迭代的频率也在加快。

以人保健康和蚂蚁保联合发布的“好医保·长期医疗(0免赔)”为例,其取消了老产品1万免赔额限制,6年内累计1万元(含)以下部分赔30%,累计1万元以上100%赔付,100种重疾导致的相关费用0免赔。

这与刚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百万医疗险相比,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一直以来,百万医疗险的万元免赔额深度影响了用户对产品获得感,免赔额的降低也使客户对其保大病的认知打破。

研发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低、中、高端不同层次需求可以说是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医疗险更新迭代的主要方向。2023年,另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也进行了其问世8年以来的第22次迭代,产品保障范围扩大的同时,针对性也不断加强,例如门诊可赔、慢病人群可投保、就医可以垫付……

另一方面,一度贡献大量保费和价值的疾病险也开始发生变化。重疾险开始向非标人群敞开怀抱,不少公司开始推出“三高”人群、慢病人群可投保的重疾险产品;而为了让产品保障用户更广,一些针对老年群体的长期疾病险、特定病种的疾病险也如雨后春笋班出现……

在中再寿险产品开发部兼产融创新事业部负责人张楚看来,健康险行业特别是在重疾险领域出现了一些失速,受环境影响,行业到了转型和再定义的阶段,健康险需要不断向外探索自己的边界,也就是需要不断去细化市场需求,细化客群来探索新的风险,因此这两年可以看到比较多的面向老年群体、带病体的医疗险产品出现;内在来看,健康险公司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构建新的能力,在新的环境下构建新的消费场景。

张楚表示,商业健康险面临挑战的核心是解决当前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当客户的需求已经演变到“我是带病体,想购买高感受度的产品”,百万医疗1万免赔额这样十万分之几的发生率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医疗技术的进步所带来昂贵的治疗方案也满足不了大部分客户高感知的需求,健康险行业需要通过与医疗服务方的链接来构建新的模式,这也是行业创新的源泉。

向医外延

2023年5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平安健康险、至本医疗宣布战略合作,聚焦肿瘤精准诊疗创新生态圈,为中国癌症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个体化精准诊疗专家在线会诊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从优秀的商业健康险公司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像凯撒医疗一样从医到险,还是像联合健康一样从险到医,两种模式共同的发展方向都是保险与医疗健康一体化、医药诊疗理赔一体化。”在谈及健康险的定位和发展时,平安健康保险医健运营中心总经理林晟表示,“目前我们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老百姓医疗负担较重,商业健康险的产品仍需进化,产品以疾病险为主,和医保多匹配不够,和医健服务的融合度不够,和主体医疗机构的衔接不够,商业保险公司通过与医疗健康机构的强强联合可以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专业的商业健康险公司正在不断地通过医疗险构建新模式。

“现在的医疗险包括惠民保覆盖的人群已经很大了,有两三亿人,市场参与主体也很多,两三百家公司都在做医疗险和惠民保,对于个体公司来说可谓夹缝中求生存,怎么样才能维持市场份额呢,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构建自己的医健能力。医疗险和重疾险还不太一样,它是一个持续支出的过程,需要公司进行经营,因为只靠费用补偿价值是不大的,我们希望参与到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中去。”平安健康险总精算师兼首席风险官丁雯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但这条向外自我拓展的医健能力之路并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保险公司需要控费来降低赔付率,但医院对此热情并不高,因此此前健康险的合作多在国际部和特需部。而随着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以及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也有结构调整和控费的诉求,在提升周转率的同时,医生会担心患者的康复问题,无论是在早筛还是康复领域,商业健康险都有优势,也因此不同科室和医生也开始希望看到商业保险公司的加入。

链接药企

就在6月8日,人保健康还与中再寿险以及镁信健康联合推出了“安心港湾”粤港澳药械险,这是一款互联网特定药械医疗保险,包含15种粤港澳特药、11种内地特药、2种CAR-T疗法药品以及3种器械,无论是大湾区还是其他区域的投保用户都可以享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域内的特定药械服务,是基于两地医疗资源差异基础上客户医疗可及性需求的一种尝试。

在人保健康互联网保险事业部相关负责人看来,商业健康险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其在整个医疗费用支出中所占比例相对还是比较低的,目前,公司尝试在创新药领域和一些药企开展合作,抗癌特药和CAR-T疗法其实已经成为很多百万医疗险的标配责任。

据了解,关于创新药械方面,目前行业尝试可以分几种模式:一是惠民保业务中的特药和cart责任,可以依靠其所覆盖的大量客户进行带量采购;二是可以通过商保的形式加强双方沟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一般来说,提供特药保障的产品都会定期动态更新药品目录”,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除大湾区“安心港湾”粤港澳药械险,人保健康还在去年底推出了一款保证续保三年的长期特药险,是专门针对特药责任进行的形态设计,包含124种国内上市特药及40种博鳌地区特药。

在行业人士看来,作为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保险产品已然成为了一个载体,变成了客户和医院、客户和药企之间的桥梁。

“5年前,想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时候,很难找到共同语言,有时候都想合作,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市场准入负责人钱云曾这样谈及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变化,“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能说是遍地开花,但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探索,无论是可及性、可负担性,还是在加强服务的顺畅方面都有很多的探索。”

信达生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全国市场准入执行总监樊琳表示,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由两方面来决定,一方面是临床上是否有需求促使公司进行研发;另一方面是现有的支付制度是否能支持公司在现有的研发体系下做更多创新和研发。“目前我们上市了八款产品,其中五款产品进入医保,另外三款产品进入惠民保,这个是我们的战略。”樊林称。

丁雯表示,“以前的确和药企沟通很少,这几年渐渐发现,客户的需求一定离不开药物的发展,我们的基本医保覆盖范围已经比较广,但是还有一些创新药不在里面,商保要做的就是把基本医保没有覆盖的部分覆盖到。”

据丁雯介绍,去年平安健康险上线了一款特药险,在产品上市前和药企做了很多轮沟通,产品研发团队了解药品的适应症和覆盖面后发现,可能用户就是现在商保所覆盖的人群,因为药品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如果自费负担较重,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特药险就是把医药产业资源转化为客保责任,每个公司都依据自身资源设计获客性产品,其实就是基于老百姓的一些需求把院外的场景涵盖进来,用一套保险的流程来运营,中间也会有一些机构来扮演服务角色。”一位保险从业人士表示,这也是商业保险公司在寻求新的风险场景的一种尝试。

税优新机遇

在健康险、寿险以及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人身险中,商业健康险占比并不高,以2022年数据为例,健康险保费占人身险行业总保费收入的25.27%。

但健康险的意义不容小觑。自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健康险被看作基本医疗保障的有效补充,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将其明确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健康险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高速增长。

2015年保险代理人考试取消,代理人数量急剧增加,重疾险也带动健康险实现了快速增长。2016年,首款百万医疗险上市,传统寿险公司纷纷开发相关产品的同时,受制于监管政策不得开展长期健康险业务的财险公司也杀入竞争市场。一时间,百万医疗险成为健康险的另一个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健康险保费从677亿元增长到8173亿元,10年时间市场规模翻了十余倍,特别是2015年到2020年间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30%。

2020年,原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明确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但健康险行业的增长节奏却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进行。

2019年,保险代理人数量冲高回落,加之疫情影响,保险行业增长失速。保费万亿大关门槛尚需临门一脚,健康险的快速增长也按下“暂停键”。加之利率走低,理财型产品需求爆发,健康险更受“冷落”,2021年、2022年健康险保费增速分别仅为3.35%和2.44%。2023年一季度,健康险增幅更是下滑:一季度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1.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4%;但这些“烟火气”与健康险无关——在人身险1.23万亿元原保费中,健康险仅占2385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

在一位健康险公司管理层人士看来,新冠疫情并不是影响健康险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开始大家投保热情有所提高,但在近两年,随着理财市场发生变化,基金出现亏损、银行理财出现破净,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客户,都更加偏爱收益写进合同的增额终身寿等理财型产品;而惠民保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健康保障需求,健康险保费增速放缓。

随着惠民保覆盖人群的逐步扩大,其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能否以惠民保为契机,充分探索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成了新课题。

而即将出现的一个有利因素是:据上述健康险公司管理层表示,下半年税优政策或将出台,在经历过理财型产品炒停后,保障型产品有望迎来政策红利。据了解,税优健康险政策在产品种类、保障范围等方面发生变化。在现有产品上纳入护理型产品,购买形式也不局限于团险形式,不但个人可以购买还可以为家人购买相关专属产品,享受优惠政策。

内在不断突围提升资深运营能力,外在政策加码,代表着行业价值所在的健康险会在客户财富保值需求得到释放后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吗?

(应受访者要求,李雨为化名)

猜你喜欢

[ 最近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