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室温超导

哔哩哔哩   2023-07-29 22:15:00

最近这个室温超导话题,又超级火热,这两天后台有几十条消息,是让我写室温超导,可见大家对这个话题关注度比较高。


(资料图片)

这次室温超导话题火热,是源于7月26日,韩国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论文,声称合成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临界温度为127℃。

这个室温超导,准确说是室温常压超导。

实现超导,一般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超低温,一种是超高压。

这次韩国团队这个研究,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关注,是因为常温常压超导,而且制备简单,可以大规模工业化,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并不高。

所以,这个事情一出,马上引发广泛关注,除了普通人吃瓜,乃至对全球金融市场都有一些影响。

我先说明一下我的态度。

我一直对室温常压超导的突破,持欢迎态度。

1、我是希望这件事情是真的,因为这意味着人类的科学瓶颈有所松动,能降低人类在地球内卷程度。

2、但韩国团队这次宣称的室温超导,是否有效,这个还有待时间考验。在最终结果落地之前,我个人是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1)争议话题

室温超导这个话题,经常火出圈。

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过一次热炒室温超导。

当时是美国迪亚斯宣称实现了室温超导,搞出一个大新闻。

但后面,其他团队都没有复现出迪亚斯的实验,这意味着,迪亚斯的论文是有很大水分,已经被证伪。

这位老兄也是有前科,2020年,迪亚斯就曾经宣称搞出室温超导,还发表在Nature杂志,甚至还上了杂志封面,同样也是火出圈。

但到了2022年,Nature就撤回了“室温超导”的封面论文,称该研究有“严重问题”。

所以,大家首先要清楚,围绕着室温超导的话题,一直都有很多争议,我们吃瓜的时候,切勿着急下定结论。

一些科学成果,并不是自己单方面宣布,就能生效,也不是说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就一定表示可靠。

这些科学成果,一般至少得经过同行评审,并且要能经过多数其他团队实验复现,才能宣布是可靠的。

科学是很严谨的。

这跟资本市场只要一个噱头就可以炒作,是完全不一样的。

3月美国迪亚斯宣布那个室温超导的时候,当时也引发资本市场炒作。

这次韩国团队的论文,也只是发布在arXiv,这是一个预印本网站,通常是用来抢先标注论文原创性,所以不需要经过同行评审。

因此韩国团队这个论文是否可靠,还需要同行评审,以及其他团队的实验复现。

另外,按照这次韩国团队的论文,该实验的复现难度并不大,最快3天就能制备出一批样本,所以理论上最快明天应该就会有一些实验复现的结果出来。

大家等一些复现结果就是了。

国外还有人搞起直播实验复现结果,国内也有网友搞起实验复现,引起大批人围观。

因为这次这个实验复现的难度确实太低,基本属于高中水平,有个化学/材料实验室,就可以制备。

原材料也只有硫、氧和磷的粉末混合,被人称为可以“手搓制备”。

另外,相比美国迪亚斯3月那个无厘头研究,这次韩国团队的论文,至少给出一些比较容易复现的流程,至少说明他们团队自己是有一些信心。

此外,这次韩国团队因为发表论文的事情,还有一些内讧。

首先是该团队里,有一个人抢发了论文,并且没有标注团队其他成员的名字。

所以,在该论文出来后几小时,另一篇由六人合作撰写的、内容更加详实的同题论文也在arXiv网站发布。

该团队制备出的这个室温超导材料,被称为LK-99。

团队成员Hyun-Tak Kim说,被抢先发出来的第一篇论文是他在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同事们撰写的。

并且他们也在2022年8月就申请了LK-99的专利。

所以,这种抢发行为,反而让一些围观吃瓜群众,更加相信这件事情确有其事,因为他们团队的人可能有人相信这是一个诺奖级别的成果,所以才会这么着急去抢发。

因为诺贝尔奖最多只能由三人分享。

但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论文本身提出一些质疑。

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顶多算是物理科普爱好者,但我可以看专家怎么说。

莱斯大学物理学家Douglas Natelson表示,论文中的一组数据不符合物理原理,“这种相当草率的的差异无法给人们以信心”。

另外《解放日报》援引专家的观点,韩国团队所展示的并非超导现象,而是超导假象。

这里提到,判断超导的主要两个基本点:

1、电阻为零。

2、完全抗磁性,也就是迈斯纳效应。

韩国研究团队给出了录像,但该录像所展示的状态与超导磁悬浮有很大的区别。

超导磁悬浮不需要任何支撑,而韩国研究团队公布的视频画面则显示,超导体需要一个支撑点,且该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与超导真正的磁悬浮状态完全不同。

该专家认为,根据数据猜测,可能是材料本身存在非常微弱的抗磁,与重力达到某种平衡以后,形成了一个微软的磁悬浮状态,事实上并非超导磁悬浮。

单从这位专家的观点看,我觉得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可能是有一些突破,给超导领域的研究带来一些新方向的启示,但还不至于直接获得终极超导材料的程度,可能是一个相对折中的结果。

从这些专业人士的说法看,虽然这次韩国团队的研究,比起3月份美国迪亚斯的研究,可信度要强一些,但也仍然有一些不靠谱的地方。

包括这种团队内讧,抢发论文的问题,包括因为有人抢发论文,让团队不得不把还不完善的论文给直接发出来,这说明这件事情的结果,还是有一些悬念。

(2)谨慎

我个人对这件事情,是持一个比较谨慎态度,因为韩国团队公布的一些数据看,有点过于美好。

首先这个LK-99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甚至可以说是“超高温”超导材料,可以在127摄氏度保持超导。

截至2020 年,可证实的最高温的超导体是超高压的含碳硫化氢系统,压力 267 GPa,其临界温度为 +15°C。

韩国团队研究的这个LK-99,不但实现了常压下超导,而且还是127摄氏度的高温超导,意味着应用广泛。

并且,最关键的是LK-99这个材料的制备十分简单,制备简单意味着可以大规模工业化,成本也可以做到尽可能的低廉,意味着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这对我们这样最大规模工业国来说,其实是很有利的。

所以,假如这事情是真的,那对我们来说是相当受益的。

因此我希望这件事情是真的。

但问题是,这么一个完美理想化的常温超导材料,真就这么简单容易可以手搓制备出来?

这就好比,我们在常温常压超导领域,本来都还不会走路,突然一下子就可以飞上天,获得了理想的完美超导材料。

这总让我感觉比较梦幻,所以我对这事情还是比较谨慎的,省得空欢喜一场。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人类在微观领域的理论物理学停滞,使得人类对于极微观领域还是不够了解,所以我们没办法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想法去制造材料。

现在的材料学发展,仍然还是得靠不断试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俗说就是撞大运。

所以,也确实不排除有运气足够好,碰巧撞到的可能性。

但相比撞大运来说,我觉得通过不断加强超算领域,去在材料学突破,可能会更靠谱一些,毕竟撞大运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比较玄学。

而后者是可以通过时间积累,慢慢突破。

常温常压超导材料之所以重要,被誉为材料学的圣杯,是因为一旦常温常压超导材料一旦突破,可以在很多领域带来颠覆性改变。

比如,最直接的就是输电领域,假如这个常温常压超导的成本足够低,那么是可以完全取代当前的特高压技术。

再比如,低成本的常温常压超导材料,可以让磁悬浮列车大规模普及。并且可以让磁悬浮交通小型化,完全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

最关键是,因为超导材料可以实现强大电流,产生强大磁场。在核聚变领域,常温超导实现后,实现核聚变的托卡马克装置,将不要使用液氮冷却装置,让可控核聚变实现难度大幅降低。

总之,常温常压、制备简单、低成本的超导材料,是现在人类梦寐以求的。

我当然也希望这是真的。

但在具体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也还是要保持谨慎态度,做好自我预期管理,调低预期值,省得空欢喜一场。

假如这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超级意外惊喜。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猜你喜欢

[ 最近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