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演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世界快报

互联网   2023-04-13 14:23:38

2023演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春节后,演出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演唱会排队官宣、音乐节扎堆儿开票、各类型戏剧紧锣密鼓上演,大众极度渴望现场演出,需求表现强劲。日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复苏,演出市场的快速回暖给票务平台大麦带来了倍数级的商业增长。数据显示,2月份至3月份,大麦销售演出4.7万场,是2019年同期的3倍;平台票房规模和购票人次亦大幅提升,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27%和87%。整体来看,2023年演出市场已全面恢复,供给侧火力全开,消费侧信心重燃,整个行业呈现出坚韧挺拔的态势。行业人士预测,2023上半年演唱会市场票房规模将达30亿。


(资料图)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消息,包括周杰伦、五月天、周华健、任贤齐、刘若英等港台艺人,李宇春、毛不易、许嵩、张杰、华晨宇、许巍等内地艺人在内的数十组艺人年内都有演唱会计划。与演唱会一同升温的还有大型音乐节,仅两家音乐节品牌头部机构目前已分别确定在十余个城市落地大型音乐节项目。

购票平台大麦网的票务信息显示,目前在售的音乐类线下演出在1000场以上。大麦网方面表示,在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方面,市场供给丰富,张杰、李荣浩、张韶涵、陈楚生等艺人的巡演均已进入官宣或售票阶段。

4月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报告》统计,2022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为243.60亿元,与2021年同比降低31.33%。

2022演出市场票房收入前十中,舞蹈《只此青绿》、话剧《乌龙山伯爵》、舞蹈《永不消逝的电波》分列前三。这也显示出一个新趋势,2022年舞蹈演出市场上,中国舞、民族舞类型的舞剧项目数量占比达到56%,成为最受演出市场欢迎的舞蹈类型。

数据显示,演出市场消费主力为18至34岁的年轻人群,该年龄段人群连续三年在购票观众中占比超过76%。购票人群以女性消费者为主,占比为66%,与2021年基本持平。

尽管遭遇重大挑战,演出行业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精品舞剧一票难求;小剧场原创剧、国风音乐专场和原创儿童剧演出场次占比显著上升;在话剧、音乐剧、戏曲、舞蹈、音乐会、杂技等演出门类中,小剧场等新型演艺空间的场次占比均明显提升,成为全年亮点。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演艺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分析

今年,随着演出市场的全面复苏,作为现场音乐演出中的“毛细血管”,Live house在3月最先迎来窗口期。比起音乐节和大型演唱会需要面对的更加复杂的审批,中小型演出场馆的优势凸显出来。

随着全国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一季度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市场迅速增长,演出场次约2.73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260.6%;票房收入22.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8.5%;观演人数1615.68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84.63%。

自二季度起,多地出现大型演出档期“撞车”的情况,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区域中心城市的多数剧场上半年档期已满,部分剧场档期甚至已经排至2025年。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春节后的一两个月通常是演出市场的淡季。而目前,演唱会、话剧、音乐节、脱口秀等多种线下演出接连上演,演出市场迎来“小阳春”。

随着各地推进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包括江西、内蒙古等地在内的演出市场好戏连台,令人目不暇接。除了精彩纷呈的演出外,近期各地纷纷优化政策、提升服务,加强文旅融合。眼下,一场“水陆空”立体式呈现的“宋韵芳华贺花朝”活动正在杭州西溪湿地举行,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参与其中,宋韵簪花舞、花朝快闪等让大家共同了解传统花朝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演出市场走向复苏以来,全国各地预料之中地出现了音乐节密集排期的火热现象。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开年以来,每月几乎都有超过30场的音乐节开演,堪称“夜夜笙歌”。这其中,不乏出现了如隅田川咖啡这样的新消费品牌摇身一变为新音乐节IP,大有要在演出市场与老牌音乐节们分一杯羹的势头。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演出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大型演出活动呈爆发性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将超过2019年;其次,专业剧场院线布局更为下沉,三四线城市剧场演出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第三,沉浸式、互动式演出新业态保持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专业戏剧创作机构进入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赛道;另外,线下市场复苏后,网络直播仍将是民间传统艺术表演者扩大线上传播和增加收入的稳定渠道。

欲了解更多关于演艺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演艺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猜你喜欢

[ 最近更新 ]